????

欢迎访问青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

当前所在位置: 学院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青海师范大学“三江译源讲坛”第6期:翻译智能体的创建与应用

1110日,青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三江译源讲坛系列学术讲座第6期在城北校区东二楼103教室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特邀宁夏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军礼副教授以翻译智能体的创建与应用为主题作专题学术讲座讲座由学院翻译专业负责人、MTI教育中心主任马吉德副教授主持,学院翻译专业师生130余人参与了本次学术交流。

讲座伊始,王军礼老师结合2023年以来国家关于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系列政策文件,阐明了智能技术赋能语言服务的时代背景,强调翻译智能体是当前推动跨语言交流与文化传播的核心技术力量之一。

随后,他从基础概念切入:先解析智能体在智慧城市、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场景,以及多智能体协作、伦理安全等行业挑战;再聚焦翻译智能体,明确其是依托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语言转换的系统,并通过Trans Agents系统案例,展示了CEO、译员、校对员等多智能体协作模拟传统翻译出版流程的模式,指出该模式在超长文学文本翻译中,质量优于单一人类译员与通用机器翻译系统。

为帮助在场师生精准区分技术路径,王老师呈现了三类翻译智能体的对比分析:基于PE(提示工程)的智能体操作简便、风格灵活,适配快速翻译需求;基于RAG(检索增强生成)的智能体可动态调取外部知识库,适用于专业领域翻译;基于CAT(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智能体结合记忆库、术语库,更适配大规模协作翻译项目。这一梳理让在场师生清晰把握了不同场景下的技术选型逻辑。

讲座后半段聚焦实操,王老师演示了在扣子平台搭建专业翻译智能体的流程,详解知识库、记忆库与工作流设计的关键要点,以及如何创建属于自己独特的数据库,并结合教学、翻译竞赛案例,探讨了智能体在课程建设、教材开发、产学研协同中的价值转化路径。讲座尾声,王老师与在场师生就翻译技术的应用前景等话题进行了互动交流。

MTI教育中心主任马吉德老师对王教授的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在总结中指出,本次讲座兼顾前沿理论与实操演示,既为翻译专业师生搭建了接触行业新技术的平台,也推动了翻译智能体在区域高校语言服务领域的认知与应用探索。学院将以此次讲座为契机,进一步优化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结合青海地域特色和学校办学方向,积极探索大语言模型和技术赋能的翻译研究与实践新路径。

 

专家介绍】王军礼,副教授,宁夏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宁夏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药翻译与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翻译学博士。现主要从事医学英语教学、中医药翻译与国际传播、教育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区级、厅局级及校级课题共8项,参编教材10部,参与译著3部。曾获宁夏回族自治区卫计委先进个人;宁夏医科大学学术技术带头人,宁夏医科大学优秀教师等称号。

 

 

供稿:MTI教育中心

照片:皇甫鑫月

 

下一篇:外国语学院邀请南京师范大学张辉教授作学术讲座